创建惠民进行时|小区、学校、商圈周边增加近3000个停车位
最近,文登新一中的学生家长们惊喜地发现,道路两侧绿化带“瘦身”后,新增了349个免费停车位。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处便民停车场不仅宽敞有序,还划定了残疾人及大型车专用停车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校门口的停车难问题。
为着力缓解困扰群众的停车难问题,威海启动“停车管理和服务优化攻坚年”活动,全年计划在小区、学校、商圈、景区等重点区域增设不少于10450个停车位。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文登区在内,威海目前已增设了近3000个停车位。4月12日至13日,记者实地探访,看新增停车位的便民效果如何,采访交警、社区等部门单位优化停车管理服务相关举措及工作进展。
■看进展
绿化带“瘦身”、错时共享 为便民停车“让位”
4月12日上午10时,市民邵明霞驾车来到文登区天福路与通和路交叉口东侧路段,准备去对面的御临华府小区看望母亲。车道绿化带“瘦身”后,新增的停车位有不少剩余。停好车后,邵明霞说:“以前转好多圈都找不到一个车位,现在基本来了就能停下,确实方便了!”
没有这些停车位之前,邵明霞要开到很远才能找到车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七大队设施科科长张军告诉记者,该区域附近有30多个机关单位,生活着2800余位小区居民,沿街商铺也很密集,尽管道路两侧已划定好了临时停车位,但仍不能满足周边群众停车需求。
经过多方调研论证,文登区将原本20米宽的绿化带缩减至8米宽,新增了100余个停车位。天福路也由双向两车道调整为双向八车道,改造后道路南侧为西向东单行车道,道路北侧为东向西单行车道,两侧又“挤”出130个便民车位。
增设停车位,是威海停车管理服务领域的民生实事之一。根据《全市停车管理和服务优化攻坚年工作方案》,威海将结合今年61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增加不少于7300个停车位;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临时土地综合利用,增加不少于2500个停车位;紧盯夜间繁华商圈停车管理,增设不少于500个临时停车位;指导A级景区增加不少于150个停车位。
环翠区鲸园街道北门外社区既是老旧小区,也有人流密集的大世界商圈,是典型的商居混合社区。4月13日上午,社区志愿者、协管员、文明停车劝导队等正在古陌路对影响通行秩序的不文明停车行为进行劝阻。除了日常劝阻,北门外社区还采取了“错时停车”的模式,为周边居民和商户提供“共享停车”服务。
每天早8时后,大世界商圈的商户吕海英都会把车停在昆明路71号楼前,下午5时前再把车开走。这样一来,既不耽误小区居民使用,每个“共享车位”每年还能收到500元租金。“以前停车就像‘打游击’,现在有了固定车位方便多了。”吕海英说。目前,北门外社区已挖掘出商户和社区居民“共享停车位”130余个。
韩乐坊是威海今年开展综合改造的8个重点区域之一。最近,韩乐坊北街也通过“瘦身”增加了30余个停车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张建政介绍,预计在五一假期前,韩乐坊周边的停车位将纳入全市停车管理系统进行线上诱导,并在青岛路、海滨路等附近主次干道新增20余个停车诱导屏,车主可通过诱导屏知晓距离最近的停车场,实时了解各处空余车位分布情况,减少寻找车位时间。
■破难点
应划尽划缓解重点区域停车难
停车难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所引发的一种“城市病”。采访中,交警等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私家车保有量和停车位数量的巨大悬殊,是导致停车难的直接原因。以文登区为例,尽管区域内已划定了4万余个便民停车位,但私家车却以每年万辆的速度持续增长。
缓解停车难,需要做到科学规划、长远谋划、循序推进。威海属于丘陵地形,可规划利用的城市公共空间本就有限。为增加停车位供给,威海充分“挖潜”公共停车资源应划尽划,优先缓解老旧小区、学校周边、繁华商圈、夜市市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停车难。同时,威海将开展“僵尸车”、不合规停车场、不文明停车行为三个专项清理整治,营造安全、文明、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文明创建需要多方努力,更少不了市民的参与支持。除了平时做到规范停车、文明出行之外,选择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也是缓解停车难、保护生态环境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