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3年打造100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成5000座5G基站!

2020-08-28 14:0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28日讯(记者 刘金)8月26日下午,威海市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徐连敏介绍了《威海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加快发展实施方案》有关情况。

  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先导工程

  企业生产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是全面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程。威海市将通过实施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攻坚突破行动、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认定等措施,逐步实现企业全流程网络协同和智能化提升。争取利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全市冲击新目标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改造全覆盖,打造100家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建平台用平台

  根据不同行业产业基础、特色优势和应用水平,实施方案提出了分类、分级推进应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思路及发展目标。

  针对医疗健康、纺织服装、办公自动化设备、渔具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推动龙头企业牵头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取打造成为汇聚全行业生产服务要素资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针对三角集团、浦林成山、天润工业、威达机械、天力电源、广泰空港、康派斯等中型以上企业,重点推动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取全市中型以上重点企业普遍建成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针对小微企业,重点推动提高企业信息化基础应用水平,促进管理模式创新和效益提升,争取全市小微以上企业普遍实现信息化管理和运营。

  创新工业互联网应用范围,拓展实现“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海洋”“互联网+建筑设计”“互联网+文旅”等多个领域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新模式。

  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服务体系

  提出要抓住中央大力推进新基建的战略机遇期,重点从建设现代化基础通信网络、加快5G网络建设应用、提升云计算承载服务能力、推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二级节点服务等四个方面,切实提高信息基础设施承载服务能力。争取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市通信网络出口带宽超过4000G,城乡家庭、企业千兆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建成5G基站5000座以上,实现城乡重点区域及有应用需求企业5G网络服务全覆盖,搭建各领域应用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100家以上企业接入国家二级节点平台等目标。

  加快完善工业互联网发展环境

  良好的产业生态和服务体系是工业互联网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培育本地企业与招引国际、国内知名的域外企业两种模式,打造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依托“1+4+N”创新体系,建好用好各类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和成果转化平台载体,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品产业化。

  实施五大专项行动

  紧扣任务目标,提出了实施标杆引领、供需对接、“新工科”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安全固基等五大专项行动的发展路径。争取利用三年时间,建设3个以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5个以上工业互联网人才教育培养和实训基地,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题培训和精准对接活动。

  保障措施

  为确保实施方案取得实效,将从组织领导、政策支持、交流合作等三个方面制定保障措施。通过成立工作专班、组建创新联盟、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强化政府有效引导和服务,发挥专家学者等各类资源作用,激发企业创新实践最大潜能;通过整合各类专项政策资金、设立专项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等形式,助力工业互联网发展;通过建立多层次沟通对话与协同合作机制,推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协同推进重大项目实施,支持企业开展跨领域、多层次紧密协作。

  威海发展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基础条件

  威海市发展工业互联网具备一定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应用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基础通信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完成了通信网络光纤化改造,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部署加快推进,目前,城域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2200G,全市城乡用户全部实现100M以上光纤宽带接入,其中千兆光纤宽带接入率超过20%,全市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超过100%。为推动5G网络建设和应用,年初制定实施《关于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截至7月底,已建成5G基站1458个、开通服务820个,基本实现市区、县城核心区域的5G信号室外连续覆盖。

  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落户我市。在工信部的支持下,我市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签订《四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山东省移动公司合作,以市场化手段建成全国第42个、全省第2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实现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本地化便捷服务,目前已有联桥集团、广泰空港、康派斯、迪尚集团等11家企业应用平台与二级节点平台完成对接。

  相关产业和服务载体基础较好。建有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智能办公自动化设备)、6个信息技术产业园区(环翠、荣成、高区、经区、临港、南海)、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技术与测评实验室(威海)、哈工大(威海)工业互联网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昌祥院士可信计算全产业链研发中心等,驻威高校在科研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知识技术和人才储备。

  智能制造模式加快推广。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市级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拥有华为、浪潮等会员单位60余家,培育了27家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其中20家企业列入省级以上示范试点,全市改造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5%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20%以上,企业平均减少人员25%以上。全市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氛围浓厚,省工信厅在我市举行了智能制造和智能化技改现场会议,推广威海典型经验。

  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制定实施《威海市“企业上云”行动计划》《关于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互联网”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全市2000家企业实现“上云”服务,42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13家企业入选国家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名单、39家企业入选省两化融合试点。

  典型企业应用取得初步成效。培育实施了10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其中,荣成康派斯基于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房车行业应用项目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名单,迪尚集团服装供应链一体式云服务平台等3家企业的项目入选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联桥集团毛衫纱线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等2家企业的项目入选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名单。

责任编辑: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