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村镇:“联”出共富因子,“链”起增收产业
高区初村镇长夼店子村是远近闻名的“地瓜之乡”,然而两年前,这里却因与邻村资源相似、劳动力不足等问题,身陷发展的“阵痛期”。
为走出困局,村党支部以党组织“跨村联建”为突破点,联合威海蓝呱呱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周边3个村组建“红薯产业党建联盟”,示范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新模式,通过组织构“链”、产业筑“链”、赋能强“链”,打造新六产加速融合的“全产业链”,用一颗颗小地瓜“链”起富民强村的大产业,带动片区4个村12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村集体收入得到翻倍增长,实现产业、组织、人才全面振兴。
示范“跨村联建”新模式构筑致富“共同体”
长夼店子村集体经济薄弱,小散弱问题突出,随着农村老龄化的日益加重,村里的良田几近撂荒,村庄逐渐陷入“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境。
“经过长期摸索,我们发现村里的土地很适合种红薯,但由于老龄化问题,种植量少,且不成规模、没有销路,一来二去,土地就撂荒了。”长夼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元振江说。
不仅是长夼店子村,同样瞄准了红薯市场,却被“有良田缺人手、有人手没规模”绊住脚的,还有周边的长夼村、小馆村和小河北村。如何用这根小小的红薯苗串起兄弟四村共富的“金链条”是长夼店子村一班人一直思考的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2021年,初村镇政府决定依托辖区内的农业龙头企业——威海蓝呱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红薯产业党建联盟”,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链式发展模式。这也让长夼店子村党支部看到机遇和希望,他们经过深入研究商讨,决定在联盟中主动“打头阵”。
长夼店子村在镇党委的指导下,理顺了“镇党委—红薯产业党建联盟—村党支部”三级组织架构,加速资源整合、资金聚集、群策群力,筑牢了共富联盟的“战斗堡垒”。随后,村党支部又通过党建联盟会牵头明确了联盟村的各自分工:由长夼店子村负责组织联建、产业联帮、工作联考等;蓝呱呱公司负责技术支持、产业销售等;其他兄弟村按照联盟规划,做好红薯种植等工作。
延伸“产业融合”全链条打造就业“新高地”
虽然组建了联盟、明确了分工,但接下来土地的连片流转却让党支部犯难。面对这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村民们心中不免充满疑虑:种红薯到底有没有市场?地租能不能按时收上来?老百姓能得到啥好处?……
为打消大伙的疑虑,长夼店子村党支部与企业商讨采用“订单种植”的模式,蓝呱呱公司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保价全部收购,让群众没有了后顾之忧。同时,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耐心讲解企业良好的发展现状和红薯产品出口日韩高端市场的广阔前景,最终赢得了群众的支持。长夼店子村也成功流转了700亩土地,开始了红薯的“产业化、规模化”种植。
在党建联盟和各村的分工协作下,短短一年时间,长夼店子村的700多亩“闲田”就变成远近闻名的“示范田”。不仅如此,还带动其他3个村级合作社种植红薯340亩,种植面积也以每年200亩的规模持续扩大。
为了让群众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长夼店子村党支部积极与蓝呱呱公司沟通对接,继续延伸红薯产业链、价值链。先后建设了4个育苗大棚、2个冷藏储存窖、1个“共富工坊”加工厂,形成了红薯“育、种、管、销”全产业链。
随着数字化冷藏储存窖的建设,红薯腐烂率降低了10%—12%,锁鲜时间变长,开发的衍生品也更多。按照“挖掘资源、瞄准市场、发展特色”的原则,长夼店子村继续与企业深度合作,不仅开发出地瓜干、冰薯等5种衍生产品,还巧用与红薯间作的模式,引入710亩榛子,可年产400斤。
如今,“共富工坊”里繁忙的加工场景,多点开花的产业项目,纵横延展的产业链条,勾勒出民富村兴的新图景:村庄红薯产量首次突破300万斤,带动12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翻了一番,村集体年收入也突破了54万元。
搭建“赋能实践”广平台激活人才“蓄水池”
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要推动红薯产业可持续发展,长夼店子村党支部深知,必须有人才的加持和赋能。
一方面,党支部把“头雁工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他们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牵头组织各村党员组团赴外地的先进镇街、村居实地考察,学习跨村联建、“链式”抱团等先进经验,同时还通过蓝呱呱公司引入相关专家,实地指导联盟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党支部坚持以产业项目强化“人才回引”,通过设立蓝呱呱赋能实践站、带训乡村振兴专员等方式,努力打造“雏雁展翅”青年干部培养品牌,为产业发展补足人才后劲。
在长夼店子村的带头下,共富联盟已回引了8名红薯种植人才和4名乡村振兴专员。他们正奔赴红薯产业强“链”第一线,不仅用接地气的直播助推家乡特产“出圈”,更以“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链式思维,不断拓宽着现代红薯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时下,长夼店子村还牵头成立了“新农人”加油站,由乡村振兴专员编写的《红薯的故事》,将作为长夼店子村推出的首部研学作品,在这个丰收季,搭乘新六产产融合的东风,继续讲述“组织构链、产业筑链、赋能强链”的振兴故事。